裡斯本主教座堂是羅馬天主教裡斯本教區的主教座堂,坐落在裡斯本最古老的城區Alfama(阿法瑪)地區,摩爾人統治時期這裡曾是最繁華的地區。教堂經受過多次地震考驗和重修,因此混合了多種建築風格,包括羅曼式、哥特式和巴洛克式。教堂的前身是一座清真寺,1147年葡萄牙開國國王D•Afonso Henriques(唐•阿方索)趕走摩爾人後下令改建,成為裡斯本最早的教堂。這座教堂在建築風格上自成一體,也可以說是融合了各個時代的不同風格,現在能夠看到的教堂主聖壇,是年代較晚的巴洛克風格,但在大門兩翼的雕像石砫上,還依然保留著精美的古羅馬建築工藝。羅馬式的建築配上哥特式的玫瑰窗,還有巴洛克式的大門等等,配合在一起一點也不違和、十分有趣,值得好好欣賞。早在公元前,古羅馬人佔領伊比利亞半島時期,基督教就已經傳入了葡萄牙。經過兩千多年的發展,基督教早已成為葡萄牙的國教,而這座裡斯本大教堂,則成為了它巨大影響力的標誌。1147年,阿方索·恩裡克斯率領基督徒於特茹河口大敗摩爾人,奪回了裡斯本,隨即命人在摩爾人清真寺的原址上,修建了這座宏偉的教堂,聊表對天主的感恩之情。
The information is for reference only, the content should be based on the cooperation platfo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