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想山景區位於南京市溧水區城南新區,南京地鐵S7線設有無想山站,主要由杜城山、無想山、龍鳴山、竹澗山等山峯組成,總面積約3平方千米(其中核心面積2.5平方千米),平均海拔約100米(主峯杜城山制高點為210米) ; 森林覆蓋率為95.6%。2015年被批准為國家森林公園,2017年被批准為江蘇省生態旅遊示範區,2020年被評為國家3A級旅遊景區,為南京地區尋古問幽、度假休閑、户外運動勝地。“山泉飛瀑,竹海雲偎”。景區叢山復湖,古蹟遍佈,青林翠竹,蔚為壯觀;這裏不僅擁有天池、無想湖、龍鳴潭等10多個大小湖泊,還擁有壯觀的松林景觀和竹海景觀,生活着獼猴、野豬等野生動物29目90科328種,並右櫸樹、楓香等植物121科378屬557種;二氧化硫日均值為0.003毫克/立方米,可吸入顆粒物日均值為0.03毫克/立方米,是名副其實的“南京後花園”,宛如人間仙境。山水隨心,自然無想。無想山自古被譽為”溧水第一勝境”。“山名無想寺因之,寺抱山中境實奇”,古無想寺建於六朝時期,宋鹹淳年間,有寺僧近千人,無想之名源於佛教《大雲無想經》,後無想山亦因之得名。元代,無想山曾名龍鳴山。歷史上韓熙載、崔致遠、周邦彥、周亮工、陶安、林古度、袁枚等文人雅士都曾遊歷無想山,並留下了眾多的文學作品。其中包括北宋著名詞人周邦彥任溧水知縣時寫下的《滿庭芳·夏日溧水無想山作》,明初大學士陶安寫下的《游龍鳴山記》,以及明朝溧水縣令王從善篆刻的鳳泉、丹鼎、污尊銘等摩崖。目前,景區以古無想寺為核心,初步形成了環天池山水風光、無想湖水上娛樂、牧心谷田園休閑3大片區,並積極打造逐水徑生態田園步道、禪寂路無想尋蹤步道、百虎路運動休閑步道、無想路禪養修心步道、百步雲梯文化懷古步道、才子路詩詞文學步道6條主題遊步道,有效串聯籬園、櫻花谷、擔當石、野豬林、雲壑亭、思鄉台、擒虎崗、才子地、美成草廬、韓熙載讀書枱等景觀節點,真正把南京無想山打造成為江南首位”0壓“旅遊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