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避暑山莊

承德避暑山莊為清代皇家園林,融合南北造景藝術,外八廟環抱,山水相映,古蹟薈萃,夏季清涼,兼具歷史與自然之美

門票價格

價格可低至 HK$140

合作平台

預訂最抵價格

以上資料只供參考,預訂前請再次查閱合作平台,詳情參閱免責聲明

活動簡介

避暑山莊始建於1703年,歷經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耗時89年建成,是清政府與外國使者、邊疆少數民族會晤場所,也是除了北京以外清朝的第二個政治中心。它體現了清政府在外交政策上“軟”的一面,外來使者不用長途進京也能與清政府交流,把複雜的政治目的化為幽靜園林中的一團和氣。 山莊分四大區域,南邊是宮殿區和湖區,北邊是山區和平原區,其中宮殿區和湖區是避暑山莊的精華所在。 宮殿區: 避暑山莊正門(位於麗正門大街上)一進去,就能看到宮殿區,所以一般先遊覽宮殿區。 因為避暑山莊是清政府與外會晤的地方,以接待外賓的禮儀來建造山莊,所以規格極高,相當於故宮的規格,同時為了在外賓面前展現中華民族傳統美德謙遜、節儉的一面,宮殿區在整體佈局上顯得古樸、大方,但是在建築用材上又很名貴,主殿澹泊敬誠殿全部用楠木造成,標準的“低調的富麗”,在設計上可謂“煞費苦心”。 從掛有“避暑山莊博物館”牌匾的門進入,宮殿區的遊覽就開始了,依次看過掛着康熙御筆“避暑山莊”四字牌匾的閲射門、主殿澹泊敬誠殿、死過嘉慶、咸豐兩任皇帝的煙波致爽殿等,大概需要2個小時能遊覽完宮殿區。從後門出,下一個坡,就到了去山區遊覽的環山車上車點。 山區: 如果時間足夠,宮殿區遊覽完順路坐環山車遊覽山區,時間有限的話,可以放棄山區直奔湖區。 山區佔了避暑山莊面積的五分之四,富家大户造園林,弄幾座小假山點綴多得是,真正把莽莽羣山圈進來的,卻聞所未聞,康熙在造避暑山莊時的深意,大概是叫後世子孫不要忘記自己的民族來自遙遠的羣山之外,也不要忘記羣山之外虎視眈眈瞧着自己版圖的外族。 一路坐環山車會經過不少景點,但是隻能在車上看看,會放遊客下來遊覽的只有“四面雲山”,“二馬道”,“青楓綠嶼”三站。三站中比較有意思的是“二馬道”,站在避暑山莊的圍牆上,可以看到外八廟(為與清朝會晤的少數民族建立的宗教場所)中的普陀宗乘之廟(俗稱“小布達拉宮”)和普寧寺,小布達拉宮的金頂在陽光下閃閃發光,尤為顯眼。環山車到了“芳園居”那便是終點站了,芳園居就在如意湖西岸,下車後可以直接遊覽湖區。 湖區: 在北方之所以會有避暑山莊這樣湖面上的亭台樓閣,源於康熙、乾隆兩位皇帝對於江南景色的喜愛,湖區雖仿江南建築與水相結合的特點,卻又比江南的小橋流水大氣得多。山莊共有“康乾72景”——康熙題字36景,乾隆題字36景。要想把72景集全其實不太可能,有些景很小,走走不注意就錯過了。72景中卻有31景在湖區,遊覽湖區相當於遊覽72景的“濃縮版”。其中煙雨樓是要去的,模仿嘉興南湖的煙雨樓而建,是電視劇《還珠格格》的拍攝地之一。在湖區還可以坐一坐腳踏船,泛舟湖上,參考價50元/小時。 平原區: 位於山區和湖區之間,從湖區貼着山莊的東邊往北走即到。平原區的西部是草原,以皇帝舉行賽馬活動的試馬埭為主體;東部是林地,稱萬樹園,園中有不同規格的28座蒙古包。平原區還有曾藏《四庫全書》的皇家藏書閣文津閣,永佑寺、春好軒、宿雲檐等建築。 如果你對清朝歷史特別感興趣並且有點研究,山莊中眾多碑刻值得細細玩味。避暑山莊的建造者不會想到,百年後這裏會成為旅遊勝地,碑刻上咬文嚼字的固然有,可更多的是給自家人説的體己話。比如乾隆曾在內松雲峽的同一座石碑上先後作下六首詩表達自己功成名就後想要做一隻閒雲野鶴的願望,他的兒子嘉慶讀後只能默默地在邊上的碑刻上表示:父親的詩真是深奧,我感到壓力山大(瞻題藴精奧,守位重仔肩)! 避暑山莊周邊有普陀宗乘之廟(俗稱“小布達拉宮”)、普寧寺、磐錘峯景區,可一併遊覽。 山莊內沒有什麼吃飯的地方,建議遊覽時間長、喜歡慢慢看的遊客自備些乾糧。不過山莊外特色餐飲小店不少,出山莊後可以去嚐嚐承德的特色菜,有羊湯、烙糕、鮮花玫瑰餅、南沙餅、御土荷葉雞等。

承德避暑山莊
承德避暑山莊:活動相片
承德避暑山莊
承德避暑山莊:活動相片
承德避暑山莊
承德避暑山莊:活動相片
承德避暑山莊
承德避暑山莊:活動相片